郑州轻工业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开设本科专业72个,在校学生36000余人。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渗入到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但地方院校仍然面临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不足,一体化建设滞后,“人工智能+X”跨学科专业体系不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程开不足开不齐等核心挑战问题。另外,我国各算力中心设备利用率约30%-40%,距离政策要求的65%还有很大差距。
学校与中国联通共建 “地方高校 + 算力服务商” 合作机制,创新“三源整合、双轨协同”服务体系,打造“超算+智算”融合调度的全栈算力引擎,实现“国内外算力协同+公私云混合”模式,以成本可控、发展可持续的方式支撑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战略的实施。
学校率先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实施“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通识课程建设及“人工智能+ X”跨界融合,探索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培养路径。运用VR、AR、AI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思政、美育、体育、劳育等教育教学环境加以运用,促进了“五育并举”目标实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全过程;运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课堂视频的自动收集、翻译和知识点切片,随时随地满足师生回课、复习所需,同时为学校教情、学情监测和评价提供支撑,运用大语言模型开发AI助教、AI伴学智能体、开发“校园百事通”系统为校园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智能指引。
该案例通过共建共享机制,缓解地方高校算力建设压力,提升算力设施利用率,采用国内外算力框架过渡策略,助力国产科学计算体系推广与人才培养,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可控和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资源服务高等教育发展等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和实践经验。
学校系列做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近5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73名,位列省内高校第2名。2024年,获得国家级奖励636项,省级奖励1965项。相关做法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教学成果特等奖。